岗位管理的管理难点

2025-05-20 23:26:5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们为什么需要培训?培训对企业有何意义?
年年培训,为何不见效果?
如何提升培训绩效?
发现员工素质能力的不足,如何确定培训方向和内容?
提升培训效果,如何高效管理培训实施过程?
如何检验和评估培训效果?
工作繁忙,怎样安排员工参加高效培训?
培训师,怎样选择与管理?
培训如何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 确定新企业的机构、岗位及流程。对于老企业而言,则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现有的岗位和流程进行优化。
1.岗位设置
岗位管理首要的工作是岗位设置,它是设置岗位并赋予各个岗位特定功能的过程。岗位设置须以管理科学的原理、所在行业和企业本身的特点、生产流程的特点以及职能部门的职能为依据,它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整体管理水平,反映企业或部门机构的人员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等。
岗位设置的原则:因事设岗是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最低数量原则。岗位设置的数量方面要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即以尽可能少的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任务。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其岗位数量应限制在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岗位的最低数。一般来说,企业生产任务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多少岗位,就应该设多少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岗位就设什么样的岗位。
(2)目标一任务原则。岗位设置必须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岗位设置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 它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手段。因此, 岗位设置应根据企业的目标、任务等的需要来进行,既要保证组织所必需的功能,又要保证组织的高效与灵活。
(3)责权相等原则。有权无责,必滥用职权:有责无权,必难尽其责。整个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的责权是对等的,必须严格保障组织中的每一个岗位拥有的权力与其承担的责任相称,责权相等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与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4)有效配合原则。所有岗位要在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每一个岗位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要实现有效配合,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岗位的能级之间、层次之间都要相互协调、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的功能。
2.岗位填充
设置岗位后,还只是搭起了~ 个框架,还需要规范性地填充人员到相应的岗位上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畿。
在填充人员到岗位时,必须遵守双向选择和公平公正原则,选择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岗位任职的合适的人员,力争做到人尽其材、用其所长和职得其人,达到组织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在充填人员到岗位时,还必须遵循招聘的流程,采取科学的招聘方法,运用先进的选拔技术。要采取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方法,主要的有:发布广告法、社会性公开招聘、借助中介法、主管推荐法、档案法等运用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等先进的技术。
3.岗位优化
经过考核,将会发现岗位设置是否科学、是否协调的问题或岗位人员称职与否的问题。对于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不到位的岗位,必须进行调整和优化,如对于性质相同的重复岗位要进行合并,对于遗漏的岗位要重新增设,对于含糊不清的岗位要重新界定和确定其职责和权力。优化岗位还包括理清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和分级管理。在调整和优化中,也包括对现任岗位人员的优化,如对于能力远远超过岗位要求的人员,要采取晋升、调整岗位工作内容等方法,达到人与岗位的匹配:对于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要采取培训提高、调整岗位、调整岗位工作内容等方法,达到人与岗位的匹配。 规范性实施岗位管理,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地利用好和管好各个岗位,使岗位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以保证各部门职能或机构职能的实现,最终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进行岗位分析的核心是建立关键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关键岗位的确定标准是:在业务流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或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企业的绩效产生较直接、重大的影响,岗位相对固定,难以被其他岗位替代,或是专业性较强、责任重大、技能要求高、难以招募到合适人才的岗位。
岗位说明书内容有:岗位的基本情况,岗位设置的目的, 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四项内容。其中,岗位职责是岗位说明书的重点。 在企业的薪酬结构中,职位薪酬是基础薪酬,合理的职位薪酬应体现不同职位的价值,即不同职位对企业的贡献度。岗位评价正是通过~ 种比较科学的方法评估出企业中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再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薪资水平和公司收入的实际情况,从而决定该岗位的薪酬等级和薪酬水平。在进行岗位评价工作时,有以下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企业进行岗位评价的核心是实施标杆岗位的岗位价值评估:要征得管理层,特别是第一领导者的重视,这是岗位评价成功的必要条件:选择包括公司各层级员工的专家组:针对不同的岗位,应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有助于真实地判断岗位的价值,也有助于统一专家组的评价结果:要严格控制岗位评价环境的设计和过程,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