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指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
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Dada),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 朋克(Punk)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鲍德里亚(Baudrillard)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时代。虚无主义者被称为nihilist。
举例:民族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虚无主义一词系德文Nihilismus的意译﹐源出拉丁文nihil(虚无)。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H.雅各比在《给费希特的信》中首先使用。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尼采把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现象称之为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根本否认民族的存在。
历史上一些封建专制国家的反动统治阶级矢口否认其他民族的存在。K.马克思曾嘲笑19世纪法国蒲鲁东主义者宣布“民族性为无稽之谈”﹑“一切民族特征和民族本身都是陈腐偏见”的论点。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认为民族和民族主权的概念已经过时。
把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看作是“地方极权主义”。鼓吹“个性的自由”应当建立在超民族的﹑世界主义的基础之上﹐欺骗和诱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脱离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同帝国主义实行政治﹑经济“合作”。资产阶级还常常利用民族虚无主义来为压迫本国民族和侵略他国民族服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指的就是‘世界’和‘生命’本身是不存在‘意义’的。
这个我想了半天,词汇量不丰富,难解释,直接说出我理解的虚无吧(当然这不是客观上的虚无主义,只是个人想法):
虚无主义就是绝对客观,站在整个世界的角度上看待人类本身。从绝对客观的角度上来看,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存在的东西就一定会死亡(这里指所有信息彻底消失),包括我们人类。
因此从‘人类在未来某个时间必定会灭亡’这个条件下,人类必须要有一个继续存在的理由,否则【现在就消失】和【发展到几万年几十万年后再消失】是同等的。
换算到个人上,就是既然你迟早要死,那么你早死晚死有什么区别?
这里就需要一个‘绝对存在的理由’,一个终极的目标,一片支持人类继续走下去的梅林。
虚无主义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生命、文明、理性、感性、道德、科技、思想、意识,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质上和石头、风暴、下雨、黑洞、X子、XX力、XX现象一样,都是等价的,只是宇宙中的现象而已。
换言之,虚无主义认为生存和死亡是等价的,活着并不是赚到了,死了也不会亏损。
所以和缸中之脑完全不一样.......在虚无主义者眼中,就算有世界外的人在控制我们的世界,他们必然也是毫无意义的,最终意义和科技、真假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虚无主义者,因为人类不可能只接受一种思想,我=传统价值观+机械决定论+虚无主义+唯我论,结果就是我现在求生欲有些下降,但依然愿意生存下去,但失去了继续爬到社会顶端的动力(莫嘲笑),一些人生上的问题我不再愿意思考,以前我会幻想长生不老,现在次数显著减少,偶尔想起也仅仅是觉得活着的感觉不错而已;以前我会幻想友情爱情,现在在考虑老婆的存在是否必要;以前对金钱非常渴望,现在也渴望,只是不再愿意为此过分付出(因为意识到了人活着只是为了舒服而已,包括思想和肉体上的)。
综上所述,如果种族文明打算继续发展下去,虚无主义就是一种潜在的毒瘤;如果仅仅只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虚无主义并没有错误。
还有很多没说完,比如刨去语言和思想的禁锢,真实世界其实是没有‘等级’这一说的,也就是说不存在好坏也不存在善恶,不存在伟大也不存在渺小,你可以想象一个什么思想都不存在的世界。
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意义,为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解构主义、朋克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布希亚称后现代性是虚无主义时代,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权威人士断言现代与后现代由于拒绝上帝而是虚无主义的。
白话来说就是怀疑一切都是虚的,都是假的,无意义的。
照搬书本或百科上的知识,你当然看不懂了。 简单地说,虚无主义就是认为人类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获得终极幸福。 不管群体或个人。 对群体而言,永远不会有理想的社会形态。 大同社会、乌托邦、桃花源、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描述的理想社会永远不会到来。对个人而言,不论你获得多大的成功,你都不会感到幸福。 因为人生都是苦的,人的满足感永远跟不上需求的步伐。 悟出这个道理,人就不那么功利了,反正我怎么努力都不会获得幸福。 这就是虚无主义者。
虚无主义
一种对
事物
不作
具体分析
,无
原则
地、任意
地否定一切的思想
倾向
和
社会思潮
。
德国唯心主义
哲学家雅科比在《给费希特
的信
》中首先使用。
19世纪
中
叶在
俄国
较为流行。
德国
权力意志
论者
尼采
曾是虚无主
义的狂势鼓吹者,他提出“重新估价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的
口号
,对
人类
以往的优秀文化采取了
极端
虚无主义的
态度。
虚无主义在
哲学
上表现为绝对的否定,认为对事物
的否定,是单纯的否定,简单抛弃,一笔勾销,其中没有任
何保留和继承,把否定和肯定截然对立起来。否认客观事
物的内在
矛盾性
,不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与肯定是
对立统一的,在否定中有肯定,因而导致否定一切,
使事
物失去向前
发展的基础
和条件。在文化艺术上,虚无主义
集中表现在对待
传统
文化遗产不作具体分析,全盘否定。
在我国,从“五四”运动时期以
胡适
为
代表
的
资产阶级
学
者到
现代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主张的“全盘西化”
的思想,就是对
中国传统文化
持虚无主义态度的
典型
表
现。他们不分“精华”和“糟粕”,以绝对否定的态度来看待
民族文化传统。毋庸讳言,作为反映封建经济基础的
意识
形态,无论是与一般
资本主义
文化,还是与我国现在的社
会
主义
文化相比,都显示出它的落后性和腐朽性,应当批
判和否定。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
的
一种强大的凝聚
力量
,它的积极因素是应当继承和肯定
的。
社会主义
新文化是以往人类文化合乎
规律
发展的结
果,全盘西化的鼓吹者
无条件
颂扬
西方
资产阶级文化,目
的在于摧毁社会主义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虚无
主义在
政治
上表现为
无政府主义
和极端民主化,否认阶
级斗争和
社会革命
,反对
国家权力
和
无产阶级专政
,有时
也表现为极端
悲观主义
。本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风靡
一时的
法兰克福学派
是虚无主义的
当代
典型。他们认为
否定一切是最高的原则,否定的结果不是向前发展,而是
衰落,因此对资本主义否定的结果是悲观的。他们把辩证
的否定这一活泼的、积极的、富有
生机
的力量,歪曲成为
自我毁灭、死亡和崩溃的
同义语
,这种悲观主义和虚无主
义的否定观与
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否定观毫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