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理解确实是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个人自己说的话,在不同时候理解的意思都会不同。人类语言就是沟通工具,但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就是精神、意识的能动性。从自我的反思和考察中可以发现,语言不是单单为了沟通理解,最基本的就是精神的表达,这种表达就是目的不是手段。精神就是语言的根。想凸显出神精的能动就是使用语言的表达。但是在人有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是淡淡分析语言表面的东西,不是的。而是语言背后的东西,理解不是真正理解或完全理解别人,那是不可能的,你有你自己的人生,认识力,感悟力和分析力,你只有把对方的语言通过自己的能力才能理解,理解没有对错,理解需要尊重生命的特殊性。 除非是理解人工科学语言,那个约定成俗,理解的偏差再大,也不会超过这个语义的范围或者说圈子。 但是日常语言不懂,日常语言就是文化和精神,特点就是“变”和“动”,日常语言绝对不可能完全理解,那个不可能的。他的理解在于人生的体验,重视语言背后的东西。虽然每个人的语言都不一样,但为什么能理解,一是我们有共同的语言理解结构,二是我们有认识、理解的意向。
别人不知道你怎么理解他的,一旦你说出来你的理解,事实上你已经理解了。别人说的话你懂他的意思,语言有意思。所谓的误解就是把每个人独特的理解力否定掉,以一种普遍的解释来统治你的理解。
就像科学语言,定律等等。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打他,但是你能不超出这个圈子。你不可以理解为别的东西,所以误解极少。但是日常语言不用,日常语言需要误解,不管理解力强或弱,你去理解了就是一种创造。你觉得痛苦是一件好事,说明你在反思,语言的根就是精神,精神就是要独特性。理解就是创造,创造不同定义。
凡事不要看得太死,要学会看开,学会“换位思考”就会发现事情跟自己一个想的不一样时,作出比较,取舍!别只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社会是大家的,要生存,就必须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凡是不能太绝对了,你这个看法太唯心论啦
你不该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