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时代是什么?

我养殖合作社想写汇报材料?需要多少钱?
2025-05-19 19:31:2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大农业一般指现代化大农业。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当前,农业的总量与结构、生产与生态等问题依然突出,利用好国土资源是农业现代化的先手棋。农业发展已经到了新节点,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前提,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根本,以瞄准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

目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发布,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林地42.62亿亩、草地39.68亿亩、湿地3.52亿亩、园地约3亿亩。林地与草地面积数倍于耕地,园地、湿地、水域面积广大。这启示我们,要面向整个国土空间,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要。

耕地是饭碗田,应该确保优先种植粮食,兼顾棉油菜三类重要农产品。我国耕地、淡水资源稀缺,又是农产品消费大国,这就决定了粮食生产始终是现代农业的头等大事。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以来的10年间,全国耕地减少了1.13亿亩,但仍在18亿亩红线以上,并且还有2.5亿多亩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这显示,粮食安全的耕地基础是扎实的,保护耕地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耕地中,水田占24.55%,水浇地占25.12%,旱地占50.33%。这意味着应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能仅从“田里找粮”,还要“立体找食”,综合利用林地、草原、湿地、水域,向农林牧渔结合方向转变。林业、草地、湿地等有其巨大的生态价值,同时,从农产品供给角度看,林地是林业的载体,园地是果业的载体,草地是畜牧业的载体,湿地和水域是水产业的载体。我国有广袤的山区、林地、草原等,生态环境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有条件“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

当前,农业的总量与结构、生产与生态等问题依然突出,利用好国土资源是农业现代化的先手棋。总量与结构矛盾凸显,一面是农业区域性雷同,大路货农产品时常遭遇“卖难”;一面是专用农产品发展滞后,高品质肉类、蔬果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生产与生态矛盾仍存,部分地区耕地质量下降,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并存。这表明,农业发展已经到了新节点,要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

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前提。农业结构调整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但总离不开正确对待粮食生产。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结构调整,压缩粮食作物,扩大经济作物,曾导致粮食生产连续5年徘徊不前。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的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粮食面积和产量连续下滑。新形势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汲取经验教训,保持支持粮食生产的战略定力。

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根本。不同的空间单元,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对空间进行不适宜的开发,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过去,一些地方在耕地、林地、草原、湿地等相互转化方面,有过努力也有过教训。发展现代农业,切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搞掠夺性开发。要认识到,主产区生产原粮是贡献,其他地区生产肉蛋奶鱼、发展加工类农产品同样是贡献。

要以瞄准市场需求为导向。现代农业不是少种几亩棉或多种几亩菜的问题,而是要树立大市场理念,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为农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为农民增收发掘更多途径。地方政府不能只做表面功夫,不管销路,号召农民盲目上马某类经济作物,搞大场面、大盆景,面积动辄数十万亩,交不该交的“学费”。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我国农业发展历经种种考验仍生机勃勃,关键在于适时调整、顺势而为。QYHB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新时代营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发研制了固液分离机,该机可广泛做为鸡、牛、马以及各类集约化养殖场动物的粪便、纸浆、酒糟、药渣、淀粉渣、酱渣等的渣液分离。实用性比较强,分离速度快,适用于不同成分的饲料。而且该机器去污能力强,无堵塞,清洗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结实耐用, 关键是耗电量低,价格实惠。

回答2:

大农业一般指现代化大农业。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