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大军逐年壮大 “速成生”捷径越走越难 那些常年学习美术的学生,很多专业能力很强而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也有一部分学生,文化课比较好,期待着能进入好的大学,从而临时“抱佛脚”选择“艺考”这条路。 因为选择“艺考”的人越来越多,“艺考”复读生的队伍逐年壮大,复读一年两年的考生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为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复读七八年的。 “艺考”大军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速成生”。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曾表示,考生突击学艺术,是想通过“捷径”进大学,但现在,走这条“捷径”越来越难。 有关人士提醒,“艺考”之路越来越艰难,希望学生正确估价自己的艺术天分,莫借“艺考”圆大学梦,以免千金散尽,得不偿失。另外,有关部门、学校应探索出新的“艺考”方法,服务上门,不再让考生南征北战。 “艺考”成许多人眼中升学工具 考生就业“曲线救国” 大部分艺考考生对所报专业知之甚少。北京日报消息称,经常能听见他们互相问“某某专业以后是干什么的啊?”“某某专业学什么啊?”大多考生只是凭报考人数多少来选择所报考的专业,对毕业后各专业社会需求并不关心。 其实,许多考生和家长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好处,对于毕业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是否能真正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等,缺少足够的重视,甚至根本就不考虑。 “艺考”已经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升学工具——于是,艺术考试不仅出现“僧多肉少”的局面,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许多毕业生被迫改行从事非专业工作,与考前家长的高投入形成强烈反差。 迫于就业压力,不少“艺考”生就业不得不“曲线救国”。据大河网报道,学表演专业的小樱今年1月份就绕开本专业,选择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部,签订了劳动合同。 另有专家担心,受连续多年的“艺考”热影响,目前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远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一些“速成”考生对艺术根本没兴趣、基础也不牢,进入大学有可能产生学习障碍,加剧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