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应该是被【推举】执掌朝政。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三国三君主曹操刘备孙权去世后,三国都有大臣执掌朝政,和篡逆无关,因为新一代继承人大多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父辈的辛苦,需要有人辅佐。魏国的有陈群司马懿曹真曹休曹爽,蜀国有诸葛亮李严,吴国有诸葛恪滕胤。
有人说什么司马懿靠忍的,纯属上帝视角开得脑抽。古代四五十岁已经算活得挺老的了,司马懿到234年,还只是魏国政权代表【之一】,却已经55岁了,他能未卜先知自己能再活近20年?这不搞笑么?
曹爽才是关键。
曹爽一个小辈,当上托孤大臣、大将军,魏国大臣本来就有很多不服气。结果曹爽对内,和先帝曹叡妃子OOXX,公然给一国之君戴绿帽,还大肆享用皇帝才能用的车马器皿,软禁郭太后(好大胆子);对外,不顾大臣反对公然伐蜀,司马懿苦口婆心劝还不听,结果大败而归。对待同事更不好了,孙礼和卢毓,都是有名的曹魏武将和文臣,就因为发了几句曹爽牢骚就被免职。
所以到最后,魏国群臣和郭太后都很厌恶这欺上瞒下的曹爽,这才选择司马懿当新的朝政负责人。君不见高平陵时,忠于曹爽的除了一个桓范外都是花花公子权二代,实打实的曹魏名臣如蒋济、满宠、陈泰、高柔、王观等,要不中立要不劝曹爽快点投降,可见曹爽不得人心到什么地步。谁愿意动不动跳槽啊,还不是老板对不起自己才不得不为?
这才是司马懿掌握朝政的真相,和群臣一起为了从一个垃圾手里拯救破烂不堪的魏国内政,没了司马懿,大家也会从其他人选再选出一个优秀代表,反正不能让曹爽这么折腾下去
忍啊,曹操在世的时候,忍;曹操死了,曹丕在位,还是忍,然后依次是曹睿、曹芳、曹奂等。终于熬到诈病赚曹爽,夺到兵权,最后靠孙子司马炎,拿下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