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oilshale)又称油母页岩。在一百多年前,油页岩就有多种不同的命名,但至今还未有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各主要研究者曾对油页岩定义如下:
Gavin(1924):油页岩是致密层状的沉积岩,含有33%以上的灰分,蒸馏时有油产出,在正常溶剂抽提时和石油没有区别。
Tissot和Weete(1978):确实没有地质或化学上的油页岩定义。实际上任何热解生油量达到一定商业标准的浅层岩石,均可看作是油页岩。
侯祥麟(1984):油页岩是可燃性矿产之一,油页岩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有机质中氢含量较高,低温干馏可得碳氢比类似天然石油的页岩油。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40%~80%)的可以燃烧的有机岩石(或称腐泥煤)。有机物质有沥青、腐殖质等,无机质有硅酸铝、氢氧化铁、方解石、石膏、黄铁矿等。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油页岩一般含油率为3.5%~15%,个别高达20%以上,油页岩的发热量为4.18~16.75MJ/g。
赵隆业等(1990):油页岩是高灰分的固体可燃有机体,作为工业矿产要求含油率大于5%,发热量超过7.5kJ/g,它可以是腐泥、腐殖或混合成因的。它和煤的主要区别是灰分超过40%,它和碳质页岩的主要区别是含油率大于5%。
Dynietal.(2003):油页岩是一种细粒沉积岩,其中包含大量有机物,通过粉碎、蒸馏工艺可以提炼出大量的石油和可燃气。
除此而外,有的在定义中加上沉积环境或焦油产率等工业标准。
综上所述,各个研究者都从自身研究方向或侧重对油页岩的某一性质进行定义,但在油页岩的含油率大小上没有统一。国际上,联合国曾多次组织专家召开关于油页岩的讨论。
联合国1980年召开的有11个国家的专家参加的油页岩和油砂小组会议对油页岩的定义:油页岩是一种沉积岩,含固体有机物质于其矿物质的骨架内。其有机物质主要为干酪根(kerogen),不溶于石油溶剂。油页岩加热至500℃左右,其干酪根热解(pyrolysis)生成页岩油(shaleoil),油页岩热解通常也称为干馏(retorting)。页岩油与石油近似,但不相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3年出版的新世纪大百科全书的油页岩条目关于油页岩的定义:油页岩是一种沉积岩,具无机矿物质的骨架,并含固体有机物质,主要为干酪根及少量沥青质(bitumen)。油页岩是一种固体化石燃料(solidfossilfuel)。作为一种能源,油页岩加热后,干酪根热解产生页岩油。页岩油加工可制取油品。油页岩也可直接燃烧,用来产生蒸汽和发电。
刘招君等(2009)把油页岩定义为: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固体可燃有机矿产,低温干馏可获得页岩油,含油率>3.5%,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为腐泥型、腐殖-腐泥型和腐泥-腐殖型,其发热量一般≥4.18kJ/g(本书采用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