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胜利比较关键的有一下这三步:
曹操白马被围,先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击败颜良。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使文丑死于乱军当中。
两军相持,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
后来许攸投曹操,曹操采纳许攸建议奇袭乌巢,烧毁无数粮草,以至于袁绍大军内部分裂,迅速崩溃,袁绍带800亲兵逃离。
曹操为什么打败地广兵多,地位、官职比自己高的袁绍?从个人因素来分析,主要有十个方面。
一 袁绍讲究排场,礼仪繁多。而曹操则顺其自然。这是在处世之道上胜过袁绍。
二 袁绍身为大将军,如果起兵,就是大逆不道。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这是在道义上胜过袁绍。
三 自从桓帝,灵帝以来,政令、法令松驰,袁绍用松驰来补救松驰。因此,缺乏法制,政令不通。曹操用严厉来纠正松驰,使得大小官员都知道遵守法纪,这是在法制上胜过袁绍。
四 袁绍外表宽厚文雅,而内心猜忌刻溥,好起疑心,只信任亲戚子弟,性格刚愎自用,难于采纳别人的意见。而曹操的性格特征却均于他相反,外表平易近人,而内心机敏善察,用人不疑,不分远近亲疏,这是在气度上胜过袁绍。
五 袁绍计谋多,而决断少,外表勇猛,而内心怯弱,把握不住机遇。而曹操则果断明决,制定策略就立即执行,通权达变,可应付无穷的时势变化,这是在谋略上胜袁绍。
六 袁绍喜欢高谈阔论,谦逊揖让,以沽名钓誉。因而那些华而不实的士大夫都去投奔他。而曹操至诚待人,不虚情假义。那些忠诚正直,有远见卓识和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这是在品德上胜过袁绍。
七 袁绍看到别人饥寒交迫,怜悯之情便在面色上表现出来,但对没有看到的,就考虑不周。曹操则对眼前的小事常常忽略不管,但对于大事,涉及到全国、全局的事所施恩赐却往往使人感到意外。对于看不到的事,也考虑的十分周到,这是在仁义上胜过袁绍。
八 袁绍手下的大臣争权夺利,互进谗言,混洧视听。而曹操管理手下有方,谗言诬陷行不通,这是在理智上胜过袁绍。
九 袁绍做事没有标准,是非分辩不清,奖罚不明。而曹操奖赏分明,对正直、有功的人礼敬,对犯罪、邪恶的人以法律制裁,这是在文治上胜过袁绍。
十 袁绍喜欢虚张声势,而不知兵家要诀。而曹操善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用兵如神,部下信赖,敌人畏惧,这是在武治上胜过袁绍。
曹操的功德还有许多,以上仅是与袁绍一人的对比。当今的商品经济大潮,会有许多竞争对手,我们就要逐一与其在双方的实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平衡论证,才能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从多方面丰富提高自己,就可以在商战官场中战胜貌似强大的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
用的三十六记的:釜底抽薪
= =首先是白马延津两战,曹操取得了胜利,有了驻足点..
随后,两军进入僵持阶段,并摧毁袁军粮车,增加袁军的补给困难。
最后奇袭乌巢,烧毁了袁军全部粮草,致使袁军军心散乱,大军溃退,曹军并乘胜追击,歼灭了袁军七万余人。
要知道,军队的强大并不只在于人数,还有训练程度,士气,补给问题等等,曹军沉重打击了袁军的后两点,致使袁军人人无再战之心。
袁绍的强大只是外强内虚,而且每步都下错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粮草被烧。
偷袭了袁绍屯粮的地方——乌巢
放火烧了他的粮草,导致他军心大乱,然后击败他
焚烧袁绍的兵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