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部分丰田车主称其在检查车况的时候,发现爱车出现了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现象,这一事件也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机油增多"在很多网友听来,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了。前两年本田CR-V的"机油门"事件还历历在目,长安、雪铁龙、现代等品牌旗下的车型也都曾被消费者爆出自产机油的现象。
不过,从技术角度来看,机油增多、机油乳化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属于"常规操作"。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继续看下去,咱们今天就好好聊一聊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的问题。
机油增多是什么情况?
首先,咱们来看看机油增多。当车主检查机油尺时,发现机油量超过最高刻度值,并伴随明显的汽油味,这时基本可以确定发生了机油增多的情况。那么掺入机油中的汽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从发动机构造讲起了。
发动机大致可以分为3个空间:一是燃烧室,供燃油和空气燃烧;二是冷却系统,供冷却水循环;三是曲轴箱,用于盛放机油。燃烧室和曲轴箱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两者虽通过活塞环分隔,但活塞环上有一个狭小的开口,为燃烧室和曲轴箱之间的气体流通提供了可能。
当发动机工作,燃烧室内的燃油和空气结合燃烧,会产生汽油蒸汽、水蒸气和废气等物质,多多少少会通过活塞环上狭小的开口窜入曲轴箱内。因此,工程师设计了曲轴箱通风机构(排出窜气),同时为了防止曲轴箱内的机油蒸汽被一起排出造成机油减少,还另外设计了油气分离器,让机油蒸汽变回机油液体,回到曲轴箱内。
正常来说,窜气被排出,汽油和水分不会长期滞留在机油里;机油被截留,机油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也有例外:在寒冷的环境下,汽油的挥发性不好。发动机内部分被正常雾化的汽油,基本都参与了燃烧,而没有被正常雾化的汽油,会随着窜气进去曲轴箱,混入机油中。窜气中的汽油蒸汽遇冷液化,也会变成汽油液体,混入机油中。汽油混入机油,这就是机油增多的原因。
机油乳化又是如何产生?
再来说说机油乳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机油盖乳化并不等于机油乳化。从近日网络上曝光的一系列图片来看,机油乳化现象大多出现在机油注油口盖的位置,而机油标尺上并未发现乳化后的机油,这说明曲轴箱内部的机油依然是好的。那么机油盖为何会出现乳化现象呢?
这是因为发动机停止工作的时候,曲轴箱通风机构也会停止循环,这时那些没来得及被排出的水蒸气会上升到腔室上方。在遇到温度更低的机油盖时,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水珠,并与残留在这一区域的机油混合,造成乳化现象。这种机油盖乳化的现象,是冬天用车时经常会出现的局部物理现象,并不会影响机油的正常使用。
当然了,机油乳化还有一种情况。当发动机内部出现漏水或裂纹,冷却水会进入到曲轴箱内部,必然会造成全面的机油乳化。机油变质,同时冷却水也会减少,这就属于质量问题了,一般都是需要去4S店进行维修。
为何这段时间会频发?又该如何解决?
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频发,与寒冷的天气和疫情期间的用车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冬季气温低,发动机启动之前都是冰冷的,想到达到最佳的工作温度需要比较久的时间。疫情期间,大多数车辆又都是短途出行,出行举例基本控制在3、5公里以内,往往还没等到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出行。
发动机温度不够,汽油燃烧得不彻底,就有可能进入曲轴箱与机油混合,造成机油增多;发动机机油频繁冷热交替,会加速发动机机油中水蒸气频繁气化和液化,导致机油乳化。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冬天在开前车先进行充分的预热。也可以上高速跑一跑,行车距离变长,发动机自然能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在发动机的高温下,汽油能进行更充分的燃烧,水蒸气也统统蒸发了,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写在最后
看了上述的分析,相信大部分车主都能够放心了。爱车出现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的现象,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出了什么毛病。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两种现象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冬季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车主们只要养成冬季开车前充分预热的习惯,条件允许的话上高速跑一跑,让发动机工作久一点即可,无需太过担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