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处理莫扎特的作品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从技术上来说,就是一般的钢琴演奏技术,音阶、琶音等,这些都能在车尔尼的练习曲里找到。从音色方面来说,要求圆润、流畅、典雅。而且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节奏、力度、表情等要非常稳、精准。不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可以自由一些,要严格按照节拍器来,不能有过多的表情,但又不能一点表情也没有。这也就是其难点所在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享誉世界,时间的长河无法使之褪色。弹奏和倾听这些乐曲都会获得同样的快乐。事实上,观众是否到场并不重要,因为演奏者是他自己最好的听众,他可以获得弹奏和欣赏两方面的乐趣。莫扎特的奏鸣曲虽然在数量上不及海顿和贝多芬.但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无翻版的余地。没有任何两支奏鸣曲是类似的;在维也纳派的作品中混合了德国和意大利的风味。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使斯卡兰蒂及巴赫的弟子卡尔·菲利浦·伊曼纽尔(CarlPhiliPP Emanuel)、约翰尼·克里斯蒂安(JohannChristian)的音乐风格得以延续,同时为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谁也无法否认剧作家莫扎特带来的新而独特的曲调,正如尼森(Nissen)曾贴切地表述:“以手指变换的方式使音乐好象一种语言交流,一个人不断地领悟另一个人的思维.然后以上佳的口才滔滔不绝的接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