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文辞上,徐迟也突出地显示了诗人的气质和长处,有诗语式的清新、凝练和文采。他同时吸取了中国古代文言和“欧化”的语言精华,尤其是古代骈文的排比、对偶和“欧化”长句的运用,从而形成了诗理互渗,描写、抒情与议论熔为一炉的语言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有关“文革”的描写:“一个一个的人物,登上场了。有的折戟沉沙,死有余辜;四大家庭,红楼一梦;有的昙花一现,萎谢得好快啊。乃有青松翠柏,虽死扰生,重于泰山,浩气长存!有的是国杰豪英,人杰地灵;干将莫邪,千锤百炼;拂钟无声,削铁如泥。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结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化妆不经久要剥落;被诬的终究要昭雪。种子播下去,就有收割的一天。播什么,收什么。”(《哥德巴赫猜想》)这既是华美典雅的诗和散文,同时也是深刻凝练的政论和哲理。它与作者的选材及主题的表达,构思及想象是十分相适的。
徐迟的作品不但有诗的语言和节奏,还有诗的想象和意境,文字生动优美,感情奔放;
既富于哲理思考,又充满浓郁诗情,在报告文学领域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