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佛教僧侣不事生育,不事生产,是社会的寄生虫

2025-05-20 07:00: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其实基督教也有出家人和在家信众之分,大家却不说这个事情。
说“僧侣不事生育,不事生产,是社会的寄生虫”,这个大多是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或者其他人的经济学而说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也说财富有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不能说精神财富就是不值一钱。比如农民是种地的,工人是生产的,当官的知识分子是做什么的?是不是没有价值?当然不是,他们做管理协调,或者传播知识,这些都可以提升生产力,如果没有他们可能生产还在个人,或者很混乱,很低级的层面。

类似的,出家人,就是摒弃杂务,一心办道,他们所得的成果呢,是精神上的财富,他们反过来把这个精神财富再回馈给社会,对大众的生活给以指导,帮助解除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从而达到社会安定的作用。想一想如果社会人心不安定,处处是争斗战争,生产还能有效率么?所以社会人心的安定,是社会最基础的保障。就好像空气一样,看不见也卖不上钱,却实在是最重要的,离了他就不能生活。你可能觉得这个影响不明显,其实越是知识分子,越是高官,受宗教的影响越大越多,知识你不知道而已。

其实西方现在开始流行心理学,心理咨询,在没有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出家人(不管是佛教的僧侣,还有基督教的神父等)数千年来已经开始担任这个职务了。而且在科学时代之前,出家是无上光荣的事情,出家人也称为天人师,因为他们通达世间的学问,也通达出世间的学问,和现在的科学家类似却不等同(因为科学家知道世间的种种原理,却不能解脱人生的苦恼),比如中国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往往皈依高僧大德,护持佛法,从他们那里获得指导。甚至很多皇帝也都拥护佛法,就因为他们对人心的净化,烦恼的解除,社会的安定有根本的作用。
其实,历史上佛教丛林制度,也是自己生产,自己自足的典范,这个只是顺便提一句,所以也不能说佛教界就是不事生产。

当然,不排除宗教界也有不完善的现象,但是呢,这个不是他的主体,更不是他的本质,所以没有必要以偏概全,我们希望看到的就是宗教能够真正回归他的本质,起到他应有的作用,这个就是社会大众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