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识别标志,以及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矿产地具有分段集中(常印佛等,1991;唐永成等,1998;翟裕生等,1992)的特点,可概略地识别出8个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图6-18)。宁芜、繁昌、庐枞3个系统为燕山晚期火山盆地发育区,相应的发育以铁矿床为主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铜陵、安庆、九瑞3个系统为燕山早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发育区,相应的发育以铜矿床为主体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鄂东南系统为燕山早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发育与燕山晚期火山盆地发育的重叠区,相应的发育铜矿床,亦发育铁矿床。贵池系统为燕山期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和石英正长岩-花岗岩组合发育的叠加区,相应的发育铜矿床,亦发育铅锌银矿床。看来,矿床(田)中优势矿种的发育与火成岩构造组合的类型、性质有关,还与流体的类型、性质有关,这样,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识别和圈定,类型和性质,将是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学和区域资源潜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图6-18 燕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铁成矿带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