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能从中学到什么或者收获什么?

2025-05-20 07:06: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红楼梦》是我读的第一本中国小说,爱它的人基本都会把它的位置列在书单前列,不爱它的,只觉枯燥无味,读来形同嚼蜡。因为这本书,我才开始养成了读书的爱好,这大概也是它带给我最深的影响吧。首先一直觉得读书如果抱着有用无用的态度去读,会少很多乐趣,而对于《红楼梦》这种值得一读再读、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体会的好书,缺少乐趣也很难坚持探索下去。其次个人认为读书会让你领略书中百态之后,成为一个更加包容的人,但对于性格、为人处世来说,生活中的历练比起读书来要有用快速的多。我从五年级开始读红楼梦这本书,之后基本每年都会看一遍,因为实在很喜欢。但是在家人眼中,我也仍然是那个不善言辞、需要多学习人情处事的人(哈哈也许我悟性不够)。可以试着先读一下,说不定你是那个喜欢读《红楼梦》的人,别错过了发现好书的机会;如果读不下去,就不用勉强自己啦。

回答2:

感受到别人的人生吧,以下是我关于红楼梦的部分读后感 红楼似一场梦,一梦醒何处? 《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表达的镜花水月般的空幻感正是看红楼的深切感受。被抄家后大观园的昔日种种,结诗社限韵作诗、 庆生辰作行酒令皆已成空,花容月貌,无处寻觅,碧瓦飞甍,灰飞烟灭。大厦倾,灯将近,花落矣,水流红,“家富人宁,终有个曲终人散各奔腾”。“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红楼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悲剧美,令人不忍猝读却视若瑰宝,人人都想道尽红楼,谁又能一语评尽?费尽心思探佚索隐,谁不是红楼梦中人?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里面有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兴盛衰败、悲欢离合,盛席欢宴、 诗词歌赋;中医文化深远,饮食文化兼容;瓯蚁黄封, 牙牌射覆,猜谜放鸢,拈戏昆腔。 种种皆有, 个个相通。红楼一梦醉千秋。长的是红楼,短的是人生。

回答3:

我最大的感触是世事无常,贾府再繁荣也有衰落的一天。贾母再强势,总有倒下的一天,有她在,黛玉总有荫蔽,可若是她不在了,哪里还会有人为黛玉做主,还有鸳鸯,她的强势,也只是因为贾母在,否则也难逃贾赦的魔爪,随着贾母去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另外,情商真的很重要,看钗黛二人平分秋色,但贾府之人(除去贾母宝玉和凤姐)都清一色的倒向宝钗,因为她更懂人情世故,更能讨人喜欢。林妹妹很好,至情至性,敢于同封建势力抗争,却为这个社会所不容。还有晴雯,一手好棋却打了烂牌,若是她能同那几个姐妹好好相处,定然不至如此。站在上帝视角,很喜欢,也很心疼她们,但若作为身边之人,倒真不一定愿意同这样的人做朋友。

回答4:

《红楼梦》是用特殊创作技巧撰写的一部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用来与天下各国比文的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妙笔生花的主要表现是阴阳叠置的书中书、文中文、话中话、诗中诗、联中联、谜中谜、医中医、药中药、方中方、酒中酒、茶中茶、烟中烟、鉴中鉴、剧中剧、梦中梦、人中人等无与伦比的高深莫测。时至今日,众多读者仅是围绕阳文内林黛玉、薛宝钗争嫁贾宝玉的近亲婚配,扩展至家族竞享饱欲相互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竞言着一得之偏颇领会。殊不知,旁征博引、夸夸其谈地发声竟然是尚未窥视到阴文百科全书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若知悉“深此炼三三了山”的开宗明义,晓得“书隐推步士作方”、“笑告解门要彼来”告白致辞,了然“说暗这就敢怪句”、“经得如把倒听说”、“等伏旨去一皆假”的解读诲教,既能清楚“写儿这妙凤字想”、“大夫语己文笔来”、“写是想着落是猜”的作者,亦可收获“上入司里知笑书”、“嗽有雯道这雯黑”、“句做心切面面到”、“有云钗说出笑字”的叹为观止。

回答5:

红楼梦里的人际关系策略太多了,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但红楼梦告诉我们的是,你再会说话再会做人,终逃不过世事的无情和宿命的无奈, 不论你是费尽心机努力抗争,还是随波逐流唯求自保,亦或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或者保持真我洁身自好,都不能遂心如意达成所愿, 所以作者写了各种出身各种性情的人物,就是为了告诉你,众生皆苦无人超脱。即使你家财万贯才高八斗,即使你时来运转生逢其时,哪怕你看破红尘游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