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胰岛素未获诺贝尔奖的真相 刚才在pop上看到一个帖子 好象关于中国人与诺贝尔的恩恩怨怨 这其中牛胰岛素差不多是被公认为 与诺贝尔擦肩而过的成就 有的人似乎认为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对中国有着政治歧视 也有的人说是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 甘愿放弃 鄙人曾和当年的一些当事人有过一些接触 对此事颇有发言权 因此透露一点
首先当时的科学界还是相当的正直的 政治的影响并没有带入到诺贝尔的评审过程中 那种"歧视"论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诺贝尔的确是奖励给个人的 当时的牛胰岛素合成过程的确是集体的功劳 北京大学化学系 中科院生化所都有出力 但并不代表着大家出的力都是平均的 正如现在的科研过程一样 一样是集体过程 在诺贝尔的评审过程中会对各人的成就做出公允的评判,选择贡献最大的人颁发奖金。所以说,这一科研成就之所以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其原因其实是出在国内的送审过程,而并非在国外的评审过程。
那么到底国内送审过程出了什么问题呢?其实是,大家对送谁争议很大,处于内斗之中。据我所知,其时,王应睐先生可以说是核心人物,他在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tRNA两项工作中都担任了协作组组长,领导着整个课题。但在国外汇报的时候,却是由龚岳亭出面。其下更是有不少人参与,献计献策,邹承鲁,许根俊等等现今的这些院士大多当时都参与了。大家都很明白诺贝尔奖的价值,都是拼命的抢,谁都不让着谁,所以一拍几散。曾经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分别给甲乙二人100万元,有甲去决定分配比例,但是如果甲的分配比例乙不满意的话,那么100万元就收回,谁都不给。事实上如果甲决定82分成或是91分成的话,乙肯定是不同意。人都是这样的,科学家们也是如此。在诺贝尔奖的争抢过程中,这一个个“乙“们可算是勾心斗角,花样百出。最后闹得大家都得不到,却都落得了好名声:不贪慕荣誉!简直欺世盗名!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因为一群人去争取这个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