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是运用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高度或跳越尽可能远的远度。试想下,我们原地跳跃的动作,是不是都是先将膝盖弯曲下蹲一定高度,然后双腿双手再同时发力向高处奔去呢?假如有人问你:不弯腿你能跳起来吗?试试吧,你就会发现不弯腿,完全保持双腿直立,其实根本跳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
物体的运动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便是要符合牛顿所发现的运动定律。如果我们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就一定要使地面对我们有一个作用力。如何才能使地面对我们施展作用力呢?这就必须先要我们对地面有个作用力。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向我们指出:“两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它们的大小相等,性质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做下蹲然后向上跳的动作时,就是为了调整腿部肌肉,从而使它可以对地面施加作用力,然后地面对我们会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于是我们借助这个反作用力就可以跳起来。由此可见对地面的作用力越大,地面对我们的反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就跳得越高。符合这个定律的例子,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只要用心便可发现。
研究发现,跳跃运动是一种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在进行跳跃运动中不仅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而且地面的冲击力更可激发骨质的形成。为此,研究人员提出,女性在绝经期之前,应多进行跳跃运动,而老年人也应早早进行此项锻炼。不过,中老年人进行跳跃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开始时可根据身体承受能力每日跳20下,以后逐渐增加到5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