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区的经济

2025-05-22 10:48: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08年,防城区实现生产总值50.71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3亿元,同比增长44.6%。
2012年,防城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4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8.36亿元,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亿元,增长5%。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97.55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达8.4亿元,连续6年净增超亿元。2012年共接待游客2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2亿元。
2013年防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99.08亿元,增长7.9%,财政收入9.27亿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18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837元,增长13.5%。 1987年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承担自治区粮食综合开发“星火计划”项目,增加了技术、资金、物资的投入,全面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综合改造低产田;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普遍使用叶面肥和激素等,并搞县万亩、乡(镇)千亩、村百亩高产示范片,带动广大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据统计,1987~1991年平均粮食总产11910万公斤,比1976年增加2179.647万公斤,增产22.4%,其中稻谷总产10617.7万公斤,比1976年增长22.6%。花生总产184.118万公斤,比1976年增产50.8%,甘蔗总产865.445万公斤,增产5倍,柑橙总产1139.445万公斤,是1976年的20.12倍。地菠萝总产1257.61万公斤,是1976年的3645倍,柑桔、菠萝总产的大幅度增长,表明全县开发性水果生产取得巨大成功。由于1978年到1991年,全县农作物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使防城县摘掉了贫困帽子,为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小康水平,打下了基础。
防城区耕地总面积23.6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8.49万亩,旱地面积5.13万亩。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木薯、甘蔗、蔬菜以及南亚热带水果为主。截至2013年,防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成果显著,建成了具有南方特色的玉桂、八角种植基地、南热带名特优水果基地、糖料蔗基地、淀粉原料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谷生产基地、海水养殖基地、水奶牛养殖基地、蛋鸭殖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等十大基地,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2012年全区建成平木村等万元片区4万亩、黄江村等万元村屯50个,新增万元农户示范户达850户。发展甘蔗种植面积达8.3万亩;新发展火龙果、金花茶、红衣花生、反季节香蕉种植面积约4.8万亩;建成那屋背、冲敏村等8个菜篮子示范基地,带动农民种植蔬菜面积超过16万亩;发展咸淡水养殖面积达8.6万亩,建成广西最大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金鲳鱼基地;建成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家禽万羽以上的养殖场(户)达104个。 解放后,在完成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对城镇街道的小生产者和工商业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按行业组织合作小组和合作社,建立工商联合会,在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进行生产。1952年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4家,1953年达到5家,集体企业363家。主要工业产品有:年产海盐6386吨、饮料酒类612吨、日用陶瓷26.44万件、棉布5.9万米、土制糖7吨等。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7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11.24万元。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为了扩大生产,全县新办工业企业有:东兴农具机械厂、东兴钢铁厂、东兴造纸厂、防城农械厂、防城水泥厂、防城炼铁厂、东山造纸厂、大菉造纸厂、大菉桂油厂、第一砍伐队、滩营锰矿场等11家,包原有的5家企业共有16家国营企业。职工总数1626人。主要产品年产锰矿5000吨、生铁497吨、日用陶瓷47.91万件、原盐36629吨、水泥38.23吨、木材169.80立方米、铁制农机具1.1万件。此外,尚有经委系统外的国营企业13家,集体企业102家。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30家。经委系统外的企业产品有:棉布(年产量13.46万米)、土制糖(年产量4.7吨)、饮料酒(年产量392吨)。全县工业总产值766.56万元(其中国营607.81万元、集体158.75万元)。
1963年是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一个转折时期,对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其中停产、下放、合并的工业企业有:东兴友谊钢铁厂、夹浪水电站、防城电厂、防城松香厂等4家,以及一些无法维持再生产的集体企业。通过整顿,国家下达的16种产品指标。除饮料、铁制农具、皮鞋、布鞋、土纸等5种产品完成生产任务较差外,其余11种产品(原盐、日用陶瓷、农具、松香、松节油、木材、铁锅、食油、电力、大米、刀具)均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工业总产值620.13万元,比1962年的总产值524.06万元增长18.33%。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421.51万元,比1962年增长15.76%;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94.5万元,比1962年增长23.29%;个体手工业总产值4.05万元,比1962年增长91.9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极“左”路线以后,各级领导认真落实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全民、集体、个体工业一齐上。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58家,职工5211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675万元,净值4603万元,工业总产值4460万元(不含村以下工业),实现利润52万元,税收26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比1978年增长102.5%和39.1%。
1986年至1990年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七个五年计划,全县初步形成了结构多样化的工业体系,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工业的起飞打下了基础。
199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达到17702万元。按经济成分划分: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9550万元,占53.95%;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3137万元,占17.72%;城镇个体工业总产值1135万元,占6.41%;农村个体工业总产值2152万元,占12.16%;农村村办工业总产值828万元,占4.68%,农村合作经营工业总产值613万元,占3.36%;中外合营工业总产值287万元,占1.62%。在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中,经委系统6639万元,占69.52%;农牧系统20万元,占0.21%;水产系统262万元,占2.74%;水电系统359万元,占3.76%;粮食系统909万元,占9.52%,商业系统80万元,占0.84%;农恳系统1086万元,占11.37%;侨办系统51万元,占0.53%;建委系统113万元,占1.18%;其他系统31万元,占0.32%。
在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中,二轻系统823万元,占26.24%;供销系统70万元,占2.23%;城镇街道工业421万元,占13.42%;乡镇工业1691万元,占53.90%;其他工业132万元,占4.18%。
在全民和集体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10905万元,占85.95%;重工业1782万元,占14.05%。
工业行业主要有:冶金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纺织、缝衣、皮革工业,造纸、印刷工业,其他工业。工业产品品种有:海盐、木材、食用植物油、机制及土制蔗糖、罐头食品及饮料、菠萝蛋白酶、饮料酒、啤酒、酒精、棉布、毛巾、皮鞋、家具、塑料制品、饲料添加剂、红砖、花岗岩石料、石灰、瓦、日用陶瓷、炮竹、木衣夹、芒竹藤编织品、水玻璃、机制纸、麻袋、糖果、饼干、红薯果脯、钢材、铁制农具、木制农具、电烫斗、松香、松节油、桂油、茴油、茴香醛、松油醇、粉碎机、碾米机、小钢磨、锰矿、钛铁、锡矿、锑矿、萤石矿、打谷机、机动渔船、云母制品、药品、黄芪糯酒、金花茶系列产品等数十种。
主要工业产品年产量:海盐6.05万吨,机制糖3346吨,罐头食品10100吨,饮料酒1392吨,食用植物油51吨,酒精412吨,炮竹5342箱,松香370吨,钛铁矿1762吨,锰矿9641吨,
发电量3342千瓦小时,粉碎机525台,红砖4245万块。
1991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30家,其中全民所有制28家(自治区属1家,县属27家);集体所有制100家;中外合营2家。
独立核算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55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9459万元,集体所有制2768万元,中外合营32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0453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7668万元,集体所有制2503万元,中外合营282万元。
2008年,防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6.27亿元,同比增长28.6%。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6亿元,同比增长28%。 全区规上企业达52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7家,同比增加4家。新发展微型企业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