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生卒年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逝于前283年~前269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因当年为屈原逝世2230周年,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本质上说,屈原是和楚王室的同姓宗族关系,所以他前期有王室助力,变法能把持朝政;
但后面楚怀王开始对屈原改革态度变了,把屈原挤出了权利争斗之外;
说穿了,不是什么小人奸臣之言语左右君王;是君王不再支持了他变法了;
归根是触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没有政治同盟;商鞅变法成功在于商鞅虽死,变法不改,旧有利益阶层的分化和新兴利益阶层的确立;
屈原变法失败,在于急于求成、孤掌难鸣面对改革阻力;君王不再支持致使新法推行不持久;
屈原投江美其名是以死明志;但真实的历史确是这样吗?历史变法的新兴者,诸如商鞅、王莽、王安石、都是没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