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电子走向是电子从发射极出发到达发射结后发射到基极,然后通过基极运输到集电结收集,最后达到集电极成为集电极电流。 当Vce=Vbe的时候,集电结上外加偏压=0,也就是临界饱和态,但势垒区中的自建电场能够完全收集到从基极运输过来的电子,集电极电流不会显著减小;但当Vce电压继续降低,集电结正偏,势垒区电场减弱,收集电子能力下降,输出电流迅速减小。(虽然正偏,但势垒电场还是有的,所以还是有电子收集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电子还能传输过去)
那岂不是越深度饱和即Vce越小(集电结正偏越厉害,势垒区电场减弱越明显,收集电子能力下降),电流越小吗?事实是在饱和状态下,Ic越大,Vce越小啊。与你说的Vce越小,电流越小相反啊
-------------你说的事实“在饱和状态下,Ic越大,Vce越小”,请问是在哪里看到的?怎么理解呢?
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始作俑者是IB,不是UCE电压在起作用的。放大状态时,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这个外部条件使得Ic=βIb,成正比关系,,而Uce=Vcc-Rc*Ic得到的。
第一个讨论前提:假定Rc不变,减小Rb,增大Ib
逐步加大Ib,使得Ic继续增大,直到Vbe=Vce,集电结零偏,但是此刻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电子继续向基区扩散,存在浓度梯度,集电结的内电场可以让处于基区的电子(在P区的身份是少数载流子)轻松飘逸到集电区去。所以Ic电流依然不会有太大变化。
继续加大Ib电流,更多的电子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然后扩散到集电区,形成更大一点的Ic,这个电流已经跟Ib不成比例了。这个电流导致一个更低的Uce。进入深度饱和状态。集电结开始正偏,此刻除了由于基区电子浓度梯度,继续向集电区扩散之外,还由于集电结的正偏,引起基区和集电区多数载流子的扩散,集电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也会向基区扩散,抵消一部分基区扩散到集电区的电子,因此Ic减小一点。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第二个讨论前提:假定Rb不变,即Ib不变,增大Rc. 相当于Ib不变,负载线斜率减小,这个时候可以说直到进入临界饱和时Ic是不变的,过了临界饱和点,继续增大Rc,则Uce减小到使得Ubc>0,则集电结正偏,则集电区、基区多数载流子开始互相扩散,抵消基区向集电区扩散的电子。导致Ic变小一点。而且Ib,Ic之间不成比例了。
注意: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确定一个量固定下来。分析另外一个量。不能两个同时变化。那样就乱套了。有些人问问题时就犯了这个错误。表述的问题不明白。
三极管(npn)处于饱和状态时,集电结正偏. (不是集电极正偏.)
即 基极电压高于集电极电压,因为NPN的管子基极是P,集电极是N ,
所以电流会从基极(P)流向集电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