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手抄报的材料!!!!!!!!!求解!!

2025-05-21 11:10:3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有计划地建设和该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管理等。具体的措施是:

  (1)管理和控制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消灭传染源或使传染源无害化的工作称为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许多传染病,如痢疾、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在发病的早期传染性最强,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就能及时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早报告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后,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或防疫站报告。早隔离能够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做到病人不出门,他人不串门。早期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早期治愈,降低病死率。

  对带菌者和与传染病病人接触者也应加强管理,应在防疫人员指导下对他们进行观察和定期检查。

  许多动物传染病也能传染给人。因此,对有经济价值的有病动物,如患布鲁氏菌病的家畜可给予隔离治疗。对无经济价值或危害性大的有病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的动物,应杀灭、焚毁。人与家禽、家畜分居,也是预防人兽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再传染给健康人,中间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有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还可通过输血、性交、分娩等途径传播,也可以由母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就是注射或服用有预防疾病作用的疫苗、菌苗,使人获得对相应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如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就能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避免麻疹的发生。

  药物预防:有些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但有些药物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疟疾,可口服乙胺嘧啶预防。对接触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人,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可以预防。
赞同14|评论

回答2:

1.传染病是什么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2.特点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3.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1.再感染 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 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3.复发 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 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4.预防
1、科学穿衣:幼儿好动,容易出汗,但是如果出汗了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2、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减少到空气流通不良的公共场所。

家长在周末时多带孩子到户外场所活动,但是要注意天气状况,如果遇到有风等天气异常的情况,最好不要外出。

3、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家长请保持孩子良好的洗手习惯,及时提醒,一定做到,户外活动时也最好找到洗手的地方,开车游玩的家长可以在后背箱中用空可乐瓶装一些自来水,给宝宝洗手用。

4、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让孩子上火生病。体弱的家长可以在早入园时告诉老师给孩子多喝水;另外观察孩子的尿液颜色也可以容易判断孩子是否缺水,一般浅色或白色的尿液是正常的。

5、适当锻炼: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回答3:

还在犯愁你的手抄报作业吗?预防艾滋病主手抄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