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的井喷失控的原因

2025-05-21 17:06:1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综观各油田发生井喷失控的实例,分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大体可归纳以下方面:
(1)起钻抽汲,造成诱喷。
(2)起钻不灌修井液或没有灌满。
(3)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溢流。
(4)发现溢流后处理措施不当。比如,有的井发现溢流后不是及时正确的关井,而是继续循环观察,致使气侵段钻
井液或气柱迅速上移,再想关井,为时已晚。
(5)井口不安装防喷器。井口不安装防器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其一,片面追求节省成本,想尽量少地投入设备
折旧;其二,认为地层压力系数低,不会发生井喷,用不着安装防喷器。
(6)井控设备的安装及试压不合格。
(7)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表层套管下的深度不够,技术套管下的深度又靠上,当钻到下地层遇有异常压力而关井
时,在表层套管鞋外憋漏,钻井液窜至井场地表,无法实施关井。
(8)对浅气层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人认为浅气层浅,最多几百米深,地层压力低,不会造成麻烦。而实际上,井越浅,平衡地层压力的钻井液柱压力也越小,一旦失去平衡,浅层的油气上窜速度很快,很短时间就能到达井口,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而且浅气层发生井涌井喷,关上井很容易在上部浅层或表层套管鞋处憋漏。所以,浅气层的危害性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要从井身结构和一次控制上下工夫。
(9)地质设计未能提供准确的地层压力资料,造成使用的钻井液密度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10)空井时间过长又无人观察井口。空井时间过长一般都是由于起完钻后检修设备或是等技术措施。由于长时间空井不能循环修井液,造成井底侵入的气体有足够的时间向上滑脱运移。当运移到井口时已来不及下钻,往往造成井喷失控。
(11)钻遇漏失层段发生井漏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发生井漏以后,井内修井液柱压力降低,当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时就会发生井侵,井涌乃至井喷。
(12)相邻注水井不停注或不减压。由于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注水,地层压力已不是原始的地层压力,尤其是遇到高压封闭区块,它的压力往往大大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如果邻近的注水井不停注,或是停注但不泄压,往往造成钻井或修井的复杂情况发生。
(13)思想麻痹,违章操作。由于思想麻痹,违章操作而导致的井喷失控在这类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要从严格管理和技术培训两个方面入手,做好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