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吴地记》后集载∶“常熟县十二都∶积善、开元、太平、感化、南沙、崇素、端委、归政、双凤、思政、郭行、升平”。梅李一地属于开元。
宋代,《元丰九域志》载,常熟县辖九乡三镇,梅李为三镇之一。
南宋端平年间,常熟县以下九乡辖五十都,都以下辖里,梅李一地大致属开元乡第二十五都和第二十六都。
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改里为图,乡以下划分场、都、图。梅李一地属东二场二十都和东三场二十五都。属东二场二十都的∶一图梅李,二三图、又三图梅李北,四图梅李东,五图、十三图梅李南,二十图梅东江下桥。属东三场二十五都的∶又六图塘桥,十八上下图寨角,清水港。
清代,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划常熟县东境设昭文县,梅李一地隶属于昭文县开元乡。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常熟县、昭文两县划分为35市乡,置梅李市。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8月,常熟县划为15区。梅李市隶属于梅塘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4月,全县改为8个区,建立梅李区(第二区),区公所驻梅李镇,辖5镇37乡。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36年)5月,梅李区扩并为5镇8乡,169保,2326甲。将原梅北镇、师德乡、聚沙乡、赤乌乡合并为梅李镇,原万柳乡、塘桥乡、淘沙乡合并为塘桥镇。
1950年3月,全县划为14区、218乡,梅李区辖19乡。现梅李镇境域划分为梅李、聚沙、翻身(1953年9月改为景巷乡)、清水、师德、塘坔和赤乌乡的一部分。下半年,乡以下废除保甲,建立行政村和村民组。
1952年11月,县划梅李乡为梅李区直属镇,乡改镇名。
1957年9月,全县撤区并乡,现梅李镇全境并成梅李大乡,由县直属。
1958年10月,以乡建立农村人民公社,梅李乡改称梅李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81年3月,撤销梅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复称梅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政社分设,复称梅李乡人民政府,直属于常熟市。
1986年4月5日,撤乡建镇,成立梅李镇人民政府。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