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内的中等职业教育:
主要是指市直及各县(区)的中等职业学校。
市直中等职业学校有:市职业技术学校、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市体育运动职业学校、市兴华职业技术学校(民办),共4所;
县(区)有: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源城区)、东源县灵通职业技术学校、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连平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龙川县职业技术学校、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共7所。在11所中职学校中,有省重点学校2所,分别是:市职校和龙川职校。
全市11所中职学校共有占地面积50587.4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4平方米。教职工861人,其中在编教师680人,聘请教师70人,在编职工111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423人,专科学历25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345人,双师型教师168人。
全市11所中职学校中,共开设有:数控、模具、电子、电工、汽车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制作、陶瓷、工艺美术、计算机及应用、会计、幼师、旅游、英语、体育教育、中西医结合、助产士、药剂、牧医等近30个专业
鄂尔多斯卫生学校鄂尔多斯卫生学校始建于1959年,现已发展成为内蒙古西部区唯一一所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授课且集中专、专科、本科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近几年,按照“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的办学思路,广泛地与区内外20多家院校合作办学,面向全区及新疆、陕西、山西等毗邻地区招生,使得在校生规模始终保持在3500人以上,经济效益保持在600万元以上,总资产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建校以来已培养出14000余名卫生技术人才,其中蒙古族医技人才4000余人、蒙古国留学生50多人,2003年取得了招收蒙古国留学生资质并开始招生,2004年成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同年又被自治区确立为蒙古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蒙医药学的定点学校。2006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和国家级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护理专业成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实训基地和自治区级精品专业点。中医专业被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仅有的十所区内唯一一所举办学校,“社区护理”专业得到香港华夏基金会的项目扶持,“科技信息综合大楼”已被自治区发改委立项在建,2003年创办附属医院,解决了课间见习和部分学生生产实习。
现校园占地60亩,教学用房建筑面积31272㎡,藏书72150册,现有电脑300台、多媒体教室4个,电子阅览室、语音教室各1个,实验室32个,实验设备约800万元;附属医院建筑面积4600平米,设备1080万元;体育设施50万元,临街商业用房2500㎡,校办产业年创收近200万元,总资产近亿元。由于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吸引和高职高专联办院校增加,目前我校生源大幅度回升,市政府已在职业教育园区内为我校划拨了333亩地皮做为新校区建设用地,一期工程建筑92000平米,现已破土动工,力争在本年度建校50周年之际建成使用,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奠定基础。
职工队伍构成情况: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88人,其中在编正式职工148人、内聘40人。职工中蒙古族占到43.6%。现有专兼职教师112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49人,讲师44人,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96人,双师型教师38人。
现有在籍生5520人,其中中专生1308人,五年制高职生832人,成人本科生559人,成人专科生745人,联办中专2031人,蒙古国留学生45人。
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处、留学生部、附属医院、职高部等7个职能处(科)室,另外有文体、医学基础、临床、蒙中医、护理等5个教研室和实验中心、图书馆等2个教学辅助科室。学校有市中心医院,包头一机、二机医院、蒙中医院,乌海樱花医院等20所固定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需要。
学校立足于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办学专业和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部管量建设,创建了“合署办公、满负荷上岗、优劳优酬、多劳多酬”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按照“以培养实用卫生科技人才为主体,以附属医院、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护理院等校办产业为补充。以社区护理、蒙医与蒙药、传统中医教育为特色;依托大学多层次办学校,面向社会多元化经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团结拼博、不断创新,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优势不断提升,沿着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的目标向前迈进。
2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