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又叫痔或痔核。外观看是一块在肛门内外突起的肉。它的病理学观察,可见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而形成静脉团,间或有小血栓的静脉血管,晚期内痔也可以有动脉血管的扩张、弯曲。因此,痔疮的病理改变,实质上与人体其他部位静脉曲张所致的静脉血管团一样。对此,中医学有更精辟的阐述,《医学纲目》云:“在人九窍之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独生于肛门边。” 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明确指出了痔疮的形成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等有关,而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及前人的经验,又进一步指出,病因与久忍大便、久痢久泻、酗酒、嗜食辛辣、年老体衰、妇人妊娠、久坐久行等都有极大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痔疮的成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与人类肛门的解剖结构有关:由于直肠上静脉以及它的分支无静脉瓣,静脉血液从下向上穿过直肠肌层向心脏回流时,由于人类直立姿势,从而使地球吸引力能够对回流的血液形成向下的力,极容易在人体下部的肛门直肠部位发生血液淤积,久而久之,使肛门直肠部位静脉血管曲张、迂曲、增生,形成痔疮。此外,根据国内外文献,对四肢爬行动物的解剖及观察,还未发现患有痔疮病者,因而,对此说也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 (2)与排便习惯有关:便无定时、如厕过久均能诱发痔疮。譬如:有些人喜欢如厕时看书读报、抽烟,蹲厕时间过长;有人则有习惯性便秘,排便困难。如此下蹲过久,排便努力,可使直肠肛门部充血、受压,静脉曲张,甚至致直肠粘膜与肌层松弛、分离,脱出肛门外,形成痔疮。 (3)与饮食起居有关: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食胡椒、辣椒、生葱、生蒜,大量饮酒,均可使直肠肛门粘膜受到刺激,局部充血,诱发痔疮。此外,嗜食肥甘厚味,饮食过细过精,食物中粗纤维含量少,致使大便少或困难,久之均可诱发痔疮。 生活失节,饮食无定时,起居无规律,致人体生物节律紊乱,便无定时,每日时有时无。居处潮湿寒冷,可使直肠肛门静脉淤积,发生痔疮。 (4)与感染有关:痢疾、肠道感染、寄生虫、肛瘘及肛门围周炎等,均可引起肛门直肠静脉充血、炎症,使静脉团扩张,形成痔疮。 (5)与工作性质有关:久坐办公室者,妊娠妇女,田径运动员及重体力劳动者,都是痔疮病的高发人群,无论久坐久行,努力久重,都可致肛门直肠部位静脉淤积、扩张、迂曲,发生痔疮。 这也是俗称“十人九痔”的原因。 痔疮的遗传性,至今尚无一个肯定的回答,但就临床观察而言,该病有较明显的家族群集现象,对此,不能判定其家族有遗传性,但医学家对此认为,或许是此类家族的直肠肛门静脉壁先天薄弱,抗压力弱,不能耐受血管压力,易扩大成静脉血管团,形成痔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其有家族遗传倾向。 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最小者可有未满月的婴儿,最大者可有古稀老翁。但总的来说,儿童、青少年相对较少患病,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的人群,处于发育期,血管弹性好,肛门直肠部位静脉回流较好,又加生性好动,活动较多,因而不易致肛门直肠部位静脉淤积、曲张,而老年人或成年人,活动相对较少,久坐久行,血管壁弹性变小,使肛门静脉淤积,产生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