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全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扩展资料: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这句诗的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出处:唐·刘禹锡《望洞庭》
原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扩展资料:
诗的开头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澄彻的湖光和秋月的清辉交相映照,湖面无风,波平浪静,犹如未经磨过的铜镜那样迷蒙。这两句展现出一派壮阔、空灵、宁静、和谐的境界。
接着,诗人的妙笔又集中到君山一点:“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皓月的银辉下,洞庭山 (君山) 愈显青翠,影影绰绰。远远望去,偌大的洞庭和君山都显得小巧玲珑,恰似在白银盘里静悄悄地躲着一只大青螺。这个比喻,真是生动贴切,显示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妙想象。
湖光伴着夜晚的秋色让人心旷神怡,谭面上没有风,远远看去,就像一面没有磨损的银镜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