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大多数朝代都是以汉人的统治为主,但凡事都有特例,在中国古代不乏少数建立的政权,比如契丹的大辽、党项的西夏等等,而且更有甚者(元朝和清朝)建立了统一中国政权的王朝。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为什么清朝能够在蒙古和汉族的夹缝中统一中国,清朝是如何做到做到灭掉蒙古和平衡汉人。
首先,清朝政权的成功是建立在明朝腐朽的政治制度和破败不堪的经济体系下的,当时除去统治阶层中底层人生活都苦不堪言,因此朝代的更迭是必然现象。清朝的入关统治得益于他们本身的地理位置,而且清朝的入关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人帮助,比如吴三桂等人的接应等。
其次,在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试图消灭汉文化而是通过汉文化来同化自己的文化。曾经有一个外国学者说过“不要试图同化中国,因为你最终将会被他的文化所同化”,清朝能够在日后长时间的稳固政权与他们的当时的措施是离不开的,如若没有这些措施,清朝必定不会延续这么长的时间。
在人们印象中满族和蒙古族一直是处于很友好的状态,其实不然,两族基本上一直处于征战状态。初步取得政权的清朝在也施行了一个新的政策,这个政策堪称冠绝古今,不仅很巧妙的减缓了蒙古人的野心更是最大程度上的削弱了蒙古的实力。
“隔绝两族之间的密切交往,同时建立喇嘛寺庙”这是清朝统治者上台后对付蒙古的第一件大事,也是灭掉蒙古的最基本策略。在清初,清朝统治者断绝了蒙汉两族的交往,禁止蒙古族学习汉语,蒙古族公文只有蒙古文和满文。不许与两族通婚,而汉族到蒙古做生意只能通过几个固定的关口而且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归来。长期的文化断绝让蒙古族一直无法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和知识,在各地同时发展的时期,蒙古族一直得发展而处于长期落后状态。
众所周知,蒙古族民风剽悍,善于征战,于是满清统治者在蒙古修筑了大量的喇嘛庙。喇嘛庙从思想上禁锢了蒙古族的游牧思想,同时喇嘛庙的建立也更够能更好的管理和统治。清政府当时规定如果一个蒙古家庭有超过5口人,那么必须要有2个以上的人去喇嘛庙修行。喇嘛修行是禁止在结婚的,因此此举大大的降低了蒙古的人口数量,从侧面削弱了蒙古的即战力。
武力的统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抑制和思想禁锢,清朝统治者这招不可谓不绝,不过事情总有好快两面,但现在为止满族会写满文的应该也所剩无几了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权”这也许也是中国能后屹立千年而不倒的根本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