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杜甫的诗作《春望》。诗句中描写的春日花开的景象与诗人感时伤怀的心情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春天本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们通常可以感到欣欣向荣的气息,而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处于社会动荡时期,于是无法拥有春天里本该有的愉快心情。鸟鸣亦会使内心压抑的诗人感到不安,因为诗人与家人分别,此时的鸟鸣无法吸引诗人赏听。
因为社会动乱,诗人所熟悉的繁华国都如今荒草丛生,即使处在春天,国都亦无法展现出勃勃生机。目睹如此情景,诗人心生伤感,于是在诗作中发出哀叹。人们无法在国都继续安定地生活,诗人目之所及则是一片凄凉。诗人心境悲凉,在看到花儿开放这样具有春季特点的情景时,未能感到欣喜,花开鸟鸣却增加了诗人的愁绪。
《春望》这首诗写到战争已经持续三个月依然未停息,诗人无法及时收到家人的来信,于是家书显得尤其珍贵。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战争中的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都在期待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由于未能及时获得家人的书信,诗人便无法得知妻子儿女的消息,加之战乱的社会背景,诗人对家人的安危则更加担忧。
伟大诗人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被困在敌军营中,心中痛苦而忧愁,时刻关心着国家前途。诗作末句描写诗人由于愁苦而头发渐渐变白,且因搔发而日渐稀疏,几乎无法固定发簪。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赏析这首诗,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诗人的写作技巧使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触动人心。
出自杜甫的《春望》
这两句诗是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望》。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