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疏散
是指国家预测并侦察到战争将要爆发至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之前时间内,按照国家或战区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城市居民、物资、工厂、设施等按计划分批进行的疏散。
(2)、临战疏散
是指国家在宣布战争状态后至战争爆发之前这段时间内,按计划组织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疏散。
(3)、紧急疏散
通常指首次空袭前24小时内,或在空袭的间隙中实施的撤退隐蔽行动。在组织紧急疏散时,应根据城市的地形条件、人口数量和密度、工事布局等情况,按照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进行全面安排,有重点地分配使用人防工事,组织各种保障。
扩展资料
按音响信号声压的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警报器。大型警报器声压级在一百分贝以上,其声音大小相当于人听到拖拉机开动。中型警报器声压级为几十分贝,这就相当于人说话声音的大小。此外,汽笛、有线和无线的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和鸣钟敲锣等,都是报警的器材。
北京的防空警报系统构成比较复杂,由控制中心、区县控制分中心以及广播、电视和警报器控制终端组成,实现对警报终端的控制。根据北京民防局介绍,警报器一般安装在建筑物楼顶上。平时采用无线控制方式,当战时或者有需要时,可以随时增加有线控制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防空警报
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战时用于人民防空,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这三种。
南京防空警报试鸣日:每年12月13日10:00,为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
2010年5月12日09:40,为纪念“5.12”汶川和“4.14”玉树地震遇难同胞,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全市拉响防空警报3分钟。
2014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18日上午9时18分,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同时全省范围内统一开展人防警报鸣警和火车、轮船、汽车鸣笛活动,鸣警、鸣笛时间3分钟。
以上内容请看百度百科。
主要有三个作用,早期疏散,临战疏散,紧急疏散。
通过防空演习,使我们明确分辨防空警报信号的意义,一旦发生战争或重大灾难,普通群众能从防空警报信号获取信息,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这三种。
预先警报:
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市民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把家中电源拉闸断电,关好煤气、熄灭火种、关好门窗,携带有效证件,生活必需品及防护器材,迅速撤离到附近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
空袭警报:
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无法进入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市民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趴在地上双手抱头。
解除警报:
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市民可以走出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恢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