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肃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之乡”?

2025-05-18 21:01: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庆阳北石窟寺、武威天梯山、安西榆林窟、张掖马蹄寺……这些自魏晋以来不断营造、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大小小的石窟,如同佛陀撒落的串串珍珠,历千年而不毁,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为甘肃赢得了“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美称。
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而且各个时代的洞窟都有不同程度的保存,构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佛教石窟艺术史,在中国佛教史和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各地现存石窟170余处,其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l处(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其分布按地理位置来看大体可分为河西、陇中、陇南和陇东四个区域。在古代河陇文化的发展中,上述区域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共同构成了甘肃石窟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局面。
本版今天着重介绍我省的四大石窟,希望以此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甘肃石窟文化的窗口。


敦煌莫高窟“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莫高窟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莫高窟壁画富丽多彩,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麦积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北支小陇山前山区的孤峰,相对高度142米。峰顶呈圆锥状,红色砂砾岩层略近水平,因岩体形如农村麦垛而得名。
石窟创建于十六国姚秦时期(约384年),大兴于北魏太和元年(477年)以后,西魏再修崖阁寺宇,北周造七佛阁,隋初建舍利塔,又于七佛阁下雕出高达15米的摩崖大石佛,石窟高峻惊险,凌空凿于20-80米的悬崖峭壁上,星罗棋布,层层相叠。有崖阁、摩崖窟、摩崖龛、山楼、走廊及不同类型的窟形与窟龛等,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重要依据。石窟以精美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还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国历代雕塑艺术特点。

回答2:

2017-07-30 20:45

为什么甘肃誉为“中国石窟艺术之乡”?听我慢慢道来: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地形狭长,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如同一个长长的天然走廊。这里的自然风貌雄浑而又独特,既有雄峻挺拔的高山峻岭和丰美广阔的高原平川,也有富饶美丽的牧场草原和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壮美的山河,旖旎的风光,构成了千里陇原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神秘质朴的瑰丽色彩和内涵丰富的自然景观。千里陇原,不仅以其壮阔美妙的自然风貌使人向往,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引人自豪。在这块广阔的大地上,由于我们祖先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和劳动,遗留下了无数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数不尽的文化宝藏中,尤以石窟寺最为突出。其博大深奥的文化内涵,多彩多姿的动人形象,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等诸多方面,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甘肃古代石窟艺术的高度成就和历代陇原各族儿女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巧。石窟寺艺术,亦称佛教艺术,它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弘扬而兴盛和发展起来的。古代的甘肃,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和重要,曾是著名的陆路丝绸之路的要冲和必经之地。在当时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总汇和集散之地。佛教从印度经中亚向中国内地传播,陇原首当其冲。特别是魏普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一带,战事连绵不断,生活在动荡不安、刀光剑影环境中的善良的人们,渴望着和平与安宁。当树,先后统治过甘肃的 "三秦" (前秦、后秦、西秦)和 "五凉" (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割据性地方政权最高统治层中的代表核心人物,如前秦的符坚、后秦的姚兴、西秦的乞伏炽盘及前凉的张轨、北凉的沮渠蒙逊等,都十分倡导和尊崇佛法。佛教慈悲济世的思想,在当的特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赏识与接受,从而更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弘扬与发展。由于北方的佛教比较注重修行和禅法,僧人们在远离城镇喧闹的偏远的僻静山林"凿仙窟以修禅",成为北中国佛教盛行的一大标志和时尚。留存至今的甘肃境内的大部分早期开创的石窟寺,就是当时这种佛教发展社会思潮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反映。

回答3:

甘肃的敦煌石窟是最璀璨的文化遗产,数量最大保存最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