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是涿州的“天下第一州”牌楼。这是后来改建的。原址在涿州鼓楼大街,是清乾隆时所建,上有乾隆亲笔题词: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我觉得你不应只看涿州明清时期的建筑,其实涿州还有许多古建筑,如辽代双塔,张飞古井,三义宫等都是古建筑。
【金门闸】
金门闸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部义和庄乡北蔡村北3.5公里永定河右岸。此闸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为草闸,其作用为引莽牛河之水入永定河借清刷浑。后因河底淤滞,高于莽牛河,原闸作用遂废。后于乾隆三年(1738)移建减水石坝于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旧称。永定河水性湍悍,挟沙而行,沙淤河高,河高坝下,故必数年一小修,其间乾隆三十八年(1773)、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一年(1872)均为大修。唯宣统元年(1909)之重建的金门闸,是废草闸而建石坝之一百七十年后,又复还其闸,并保存至今。
【保定清行宫】
庙东院曾开设丛林,定名曰“保庆寺”。乾隆十六年(1751)为清帝乾隆南巡,改保庆寺为行宫,成为皇帝驻跸之所。
清行宫占地近50亩,总体布局为左、中、右三路。中路为行宫主体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宫门、二门、假山、正殿、亭、游廊、丘山、花园等建筑。左路为太后宫,右路为皇后宫,两路又各有殿、阁、轩、楼等建筑,其中正殿(正大光明殿)匾额、楹联皆为御书。院内假山叠景,古柏参天,楼榭重重,清雅幽深。
行宫大部分建筑在1978年拆毁,仅存正殿、假山。由于北京市良乡黄新庄行宫已毁,涿州清行宫已成为京南第一处存有主体建筑的皇帝行宫。
【永济桥】
永济桥,位于涿州城北拒马河之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后因河道南移,桥亦塌毁,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桥南砌筑石堤并下设涵洞,原有旧桥也按涵洞形制改砌,使其成为"堤形引桥"以泄夏秋洪涝。清帝乾隆为其赐名为"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该桥为涿州八景之一,名曰"拒马长虹"。文献记载,永济桥并南北堤形引桥长二百余丈。2004年12月,经过对该桥引桥探查和试掘,永济桥主桥并南北引桥总长约627.65米。我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题词"中国第一长石拱桥"。
【下胡良桥】
下胡良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4公里的东仙坡镇下胡良村南的胡良河上,距永济桥北约2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历史上无重修记载。桥为单路五孔石拱桥,长69米,宽9.14米,桥面两侧有栏板、望柱,两端抱鼓石已不存,是京保公路必经之路,1987年新辟路改道,此桥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6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