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读了没吸取内容,要认真看,而且要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写作文时就可以借鉴一下,这样作文水平就能搞高。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为什么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的那么好,写出那么优美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的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但现在的启蒙读物是什么呢?我不否定,很多儿童文学读物是非常好的,但悲哀的是,大部分所谓的“儿童文学”,粗制滥造、毫无营养、害人不浅、骗人骗钱。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还在看书只是输入,而作文是输出。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需要多多表达,可以写日记。
请教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