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前景确实很大,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以期推动幼儿教育产业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过半,幼儿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掣肘幼儿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幼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幼教服务市场规模从2011年1793亿元增长到2016年4716亿元,CAGR21.3%。并且预计未来还将保持着10%以上稳定的增速,预计到2021年达到9200亿,CAGR14.3%。
同时,
幼教行业存在布局分散、集中度低、没有标准化教程以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我国前五名私营幼儿园经营者在2016年总收入仅占1.3%的市场份额,红黄蓝以0.4%私立幼儿园市场份额占据首位。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面临着自身深刻的变革,机遇和桃战并存,能否抓着机遇顺应未来决定着很多幼儿园的生死存亡,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更是如此。
在长期对构成幼儿教育现实条件的社会发展的跟踪考察中,笔者发现,受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与人口控制政策的影响,现代家庭较之传统家庭,在其人口构成与家庭成员关系方面,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即独生子女的大量产生,并且似乎正在应变为具有潜在影响的社会问题。虽然对这一变化及其进一步社会性后果作出评价,还为时尚早,但幼儿在家庭中与同龄人之间交往的绝对缺乏.则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目前城市在园幼儿中,独生子女比重已占绝对优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家庭构成与交往系统本身的变化,已经程度不同地开始表现出“不会交往、独占、霸道”等甚至于涉及人格易变方面的问题;“四二一”综合征所引发的、可能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性问题及社会心理方面的障碍,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重视。
幼儿在其日常生活中,必然有大量的社会交往的活动,而特定交往情景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其个体问差异非常突出。通过大量观察、资料研究和调查分桥的积累,我们不难证实这一点。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并证明,幼儿“交往能力”与一般社会性活动能力的高下,与幼儿社会性素质与个性性格的发展水平,有着极大的正相关。因而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合理地推知,“社会交往”能力的欠缺,正是幼儿社会性素质和能力欠缺的具体表现,也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间接反映。因此,我们认识到,通过教育对幼儿社会性行为及其社会化过程给予积极干预与调控,加强幼儿社会性方面的自育,注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合作能力”的月养,无疑会对幼儿个性性格与社会性素质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利影响。
因此,对在园幼儿进行以“社会性素质”与“社会能力”培养为内容幼儿社会性教育.可以看作是幼儿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通过教育促进女儿社会性素质提高与社会人格养成的重要一环。人的素质,不仅包括丰富的知识与烟熟的技能,还包括健全的人格、出色的协作能力、坚持不懈的实践与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等。其中涉及幼儿的社会素质方面部分,需要在幼儿教育中,通过专门性的社会性教育来获得改善或提高。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家庭自育,就在于幼儿园教育具有比幼儿家庭教育更高的社会化程度。实施幼儿社会性教育,提高幼儿适应集体生活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化,是现代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幼儿较为健全的社会性素质人格的重要的控制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