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有名的权倾朝野的太监,除了南宋的秦桧,那就数明朝的魏忠贤了,近些年来的古装剧中也常常看到这个人物的出现。说起来魏忠贤本名并不是这个,在他自宫为太监时叫李进忠,之后升官后由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是明熹宗时极受宠信的一个人,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皇帝才是“万岁”而已,由此可见此人的地位之盛。然而,朱由检继位之后,也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大力铲除阉党,魏忠贤自缢而死,他的所有势力也被绞杀。为什么一个权倾一时的大阉官会被一个毛头小伙子所打败呢?其中缘由引人深思。
魏忠贤的下马不是崇祯皇帝一蹴而就的结果,在如今分析来看,魏忠贤没有斗过年仅十七岁的崇祯皇帝有许多原因。
首先,朱由检和朱由校对魏忠贤的态度就很不一样。朱由校非常信任这个善于看皇帝脸色,阿谀奉承的大太监,由此给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人很多在政事上的权力,使得魏忠贤的势力日益扩大。而朱由检素来清楚魏忠贤的阴谋和罪行,在其上位后,魏忠贤就感到了自己应该留出后路来,他十分害怕朱由检对付他。其次,自之前东林党之争和魏忠贤东厂素日的做派已经使崇祯帝很不满,他有心改变现在朝政的混乱无纪律,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个为祸朝野的大阉官。所以,他在前期隐忍不发,培育势力和收集证据,这也是魏忠贤倒台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此外,崇祯帝对付魏忠贤除了生活中权力的压制,对他的精神世界的打击也是很巨大的。当时的魏忠贤尽管仍有很大的势力范围,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靠山朱由校已经死了,而新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皇帝知道他的罪行却不揭发,他心中始终不能安定。到最后崇祯帝下达最后通牒时 魏忠贤已经知道自己无路可退,最后逃至阜城,自缢而死。自此,一个权极一时的人物推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上的皇帝与臣子斗智斗勇的事例并不多,但像魏忠贤和崇祯帝这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算是君臣体制世界中的一个典型了。